從電影父親 (The Father) 談失智症狀與照護

「父親」這部影片顯現出失智者的無奈、孤單、無法被理解,甚至出現了老人虐待(言語的暴力)。美國失智協會主張「Together,We Can End Alzheimer’s Disease」(同在、我們可以終結阿茲海默症),強調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阿茲海默氏症。根據美國失智症協會統計,全世界有5500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退行性腦部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引自https://www.alz.org/)。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主要以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失智症的十大症狀

(一)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減退:

忘了剛學到的訊息,其他包括忘記重要的日期或事件,一遍又一遍地問同樣的問題,並且越來越需要依靠記憶輔助工具(例如,提醒筆記或電子設備)或家庭成員來處理他們過去自己處理的事情。

(二)計畫或解決問題的挑戰:

以前可以處理的日常生活的事物如烹飪或記帳等,對他們變成一種挑戰,需要花更多時間來處理。

(三)難以完成日常熟悉的事務:

阿茲海默病患者經常發現難以完成日常任務。有時,他們可能無法開車去熟悉的地點、整理購物清單或記住最喜歡的遊戲規則。

(四)時間或地點的混淆:

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人可能會忘記日期、季節和時間的流逝。有時他們可能會忘記自己在哪里或如何到達那裡。這一點影片中的父親表現最明顯,時間和空間的混淆片中隨處可見,如父親認為自己住在老公寓的家裡,但女婿卻告訴他這是他們(女婿和女兒)的家,最後父親既不是在自己的家、也不是在女兒家,而是在安養院,這是空間的記憶混淆。

(五)難以理解視覺圖像和空間關係:

這可能會導致平衡困難或閱讀困難。他們也可能在判斷距離和確定顏色或對比度方面存在問題,從而導致駕駛出問題。

(六)說和寫字的新問題:

難以在人群中對話(無法跟上或加入別人的談話),他們可能會在詞彙方面遇到困難,難以命名熟悉的物體或會使用錯誤的名稱(例如,將“手錶”稱為“手時鐘”)。

(七)東西會放錯地方並失去追溯的能力:

他們可能會丟失一些東西,並且無法重新找到它們。尤其是隨著疾病的進展他或她可能會指責他人偷竊。影片中父親和看護最大的問題在「找不到手錶」,父親認為看護偷了他的錶,即使手錶找到了,失智的父親仍然認為看護會偷竊,這是失智者的邏輯,難以改變。

(八)判斷力下降或判斷力變差:

個人的判斷或決策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他們在處理金錢時可能會判斷錯誤,或者不太注意修飾或保持自己的清潔。

(九)工作或社交活動退縮:

患有阿茲海默病的人可能會在保持或跟隨談話的能力方面發生變化,結果,他或她可能會退出愛好、社交活動或其他活動。影片中的父親完全沒有社交生活,不知道是他原來在缺乏人際來往,或因為失智而與他人失去互動。

(十)情緒和性格的變化:

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人可能會經歷情緒和性格的變化,他們可能會變得困惑、懷疑、沮喪、恐懼或焦慮,可能很容易在家裡、與朋友在一起或離開舒適區時感到不安。影片中的父親確實表現出他的困惑,對於出現在家中的人會讓他困惑、對看護的懷疑、最後發現自己在安養院的害怕等,寫實的表現出失智老人的心理。

(資料整理自https://www.alz.org/alzheimers-dementia/10_signs)

如何陪伴失智症患者

隨著失智症病程的進展,失智症患者行為會發生變化,照顧的子女晚輩觀念、想法也需要調整。

(一)接受診斷事實

得知您關心的人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可能會改變原有的生活,家人的第一時間難以接受事實,會產生否認和恐懼的反應是正常的,接受診斷事實需要時間,這階段你和被診斷的人需要的是處理你所感受到的悲傷情緒及尋求資源。

在診斷後不久,第一個尋求相關的資源通常是醫療護理人員,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並獲得可用的資源和支持,可以共同度過難關。其次,情緒的處理也是重要的,可以尋求諮商。

(二)失智症的早期照護

失智症的早期階段可持續數年。在失智症的早期階段,大多數人仍可獨立做自己的事,他們仍然可以開車、參加社會活動、志願服務甚至工作。此期需要的是提供支持和陪伴,並幫助規劃未來。

(三)中期階段的照護

失智症的中期階段通常最長,可持續多年。隨著失智症的進展,患者將需要更高水準的護理。在失智症的中期階段,大腦受損會使表達思想和執行日常任務變得困難。您可能會注意到患有失智症的人言語混亂、穿衣困難、沮喪或生氣,或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行事,例如拒絕洗澡。此期患者也最難照顧,他有自己的意識、想法,表面上行動自如,所以溝通不容易。影片中父親是處於此階段,有自己的想法,也許這個想法不符合現實,例如他說自己會跳踢躂舞,事實上他不會,但無法跟他溝通,因為他的腦部受損,已無法了解事實。

(四)晚期階段的照護

失智症的晚期可能持續數週至數年。隨著疾病的進展,此期通常需要全天候的照護,患有晚期失智的病人通常:進食和吞嚥困難、需要幫助行走(最終無法行走)、在個人護理方面需要全天候幫助、容易感染,尤其是肺炎。

在後期階段,照護側重於維護生活質量和尊嚴,處於失智症晚期的人通常會失去說話和表達需求的能力,但研究告訴我們,這個人的一些自我核心(如人際溝通、愛的關懷等)仍然存在,所以照護仍需要維持聊天、溝通(雖然不容易)。

這階段的患者,對外界主要是通過感官體驗的,可以通過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和嗅覺來表達關懷,如一起看老照片、準備喜歡的食物、播放他或她最喜歡的音樂、在美好的一天一起坐在外面等。

決定晚期照護可能是家庭面臨的最困難的決定之一,送醫療機構或在家照護?請記住,無論在哪裡,決定都是為了確保患者得到所需的照顧和護理。

失智症患者的輔導與治療

(以下資料種整自:http://jcjhtnevo.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26.html、作者朱真一為聖路易大學小兒科名譽教授;2013/6/26)

失智症患者晚期主要是通過感官體驗世界,所以在輔導和治療方面可採用懷舊、音樂、藝術、芳香和認知訓練等方式。

一、懷舊治療

透過團體的方式,藉由對過去事物及經驗的回憶而增加患者語言表達、人際互動、改善情緒之目的,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藉由照片、或生活小事物(手錶、戒指等)回想與分享個人人生經歷的過程,可透過團體懷舊過程,鼓勵失智者有組織地回想、討論並分享過往的事情及經驗,以增加自己的信心、自尊,進而減輕憂鬱情緒,緩解症狀。同時由團體成員的互動,增進患者彼此間的人際連結。

二、音樂治療

聽覺上可以運用音樂做為媒介來改善患者情緒、促進語言溝通進而延緩病情的治療模式。設計音樂提供刺激與活動,可藉簡單樂器之使用、唱歌(獨唱或合唱)、歌詞解說等方法提供患者正向刺激,並回憶過去生活,延緩疾病之退化。

三、藝術治療

運用教材及繪畫、拼貼、彫塑等方法與失智症者互動,提供豐富之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透過失智者陳述分享其作品,促進失智者之語言表達及成就感;在製作的過程,成員間相互協助形成良好人際互動、增進人際之滿足,參與活動動機提昇進而減緩退化。

四、芳香療法

2004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頒給了嗅覺受器的研究,如今氣味與嗅覺儼然已成為一門新顯學與有待開發的無窮商機,花草的芳香具有情緒穩定的效果,氣味是喚醒回憶的最佳方法,善用氣味將能改善人們的記憶力,對失智症患者來說,芳香療法可以幫助他們延緩病情的惡化,增進記憶。

五、認知訓練

運用輔助教具、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海報等,設計認知活動,幫助失智症者動動腦、減緩認知功能退化。過程常搭配結合感官刺激、現實導向活動。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認知訓練希望即使在疾病的影響下,長輩仍然可以藉由日常活動的重新安排,建立參與活動的習性,以保持最大可能的獨立功能並面對調適失智症帶來之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