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小鎮的療傷

伊莉莎白小鎮的療傷-當要自殺的時候,走一遍生活的環境再決定

伊莉莎白小鎮這部影片是在講遇到生命挫敗的主角卓倫,又碰上父親米契爾的死亡,雙重失落中如何走出生命幽谷的故事!電影筆記:伊莉莎白小鎮】世事難料,人生總有驚喜- George 隨想筆記- udn部落格

劇情簡介:

曾設計出多款暢銷運動鞋的卓倫(Drew Baylor),他新設計的球鞋竟然慘遭退貨,造成了公司近十億美元的虧損,遭到開除。將生活的重心都放在球鞋設計上的卓倫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想要一死以求解脫。

當他正安置好自殺的器材時,妹妹海瑟(Heather Baylor)來電狂call,卓倫接起來時海瑟告知他父親(米契)在肯塔基州伊麗莎白小鎮過世,要他前往該鎮將父親的骨灰帶回家。

在幾乎沒人的夜間班機上卓倫結識空服員克萊兒(Claire Colburn),並從她手上拿到一張背面寫著連絡電話的地圖。在伊莉莎白這個鎮上他遇到許多遠房親戚與父親的友人,從他們口中了解到父親不同的一面。

克萊兒看出卓倫心情的低落,為他設計了回程的駕車之旅,利用旅程的景物舒緩卓倫的心情,改變他自殺的意念。

心體悟

一、別讓失敗控制自己的人生

卓倫球鞋暢銷慶祝會曾有的風光,雖然是犧牲和家人的相處而換來的,像要陪父親回肯塔基州伊莉莎白小鎮,但因為忙碌取消,父親一個人去;但在意態風發的當時,誰也不會想到由高處摔落的痛苦與危險。當卓倫設計的鞋款慘遭退貨,造成公司的重大損失時,他才深刻體會到老闆菲爾以前說過的話都是易破滅的華麗泡沫,像菲爾告訴他們:「你們不是員工,而是偉大理想的工程師」、「很多人用投機取巧的方式達到目的,我們則用創意獲得成功…」,但當員工無法為公司帶來利益時,菲爾告訴卓倫:「你應該挺身而出,為你的作品負責」,很明顯的利益導向,包裝鼓勵的言論都只是為了讓員工創造出最大產能罷了!卓倫想到菲爾曾說:「失敗只是沒有成功而已,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但老闆的菲爾無法接受失敗的員工。

在失敗的時候,卓倫體會到:「失敗(failure)與慘敗(fiasco)之間是有分別的。失敗只是沒有成功而已,每個人都會失敗…;但慘敗是一項天大的災難…好讓其他人心裡更好過,因為慘敗的不是他們」,當一個人面對慘敗時,人生是無意義的,自我結束生命似乎成為卓倫唯一的選擇!真的只有一個選擇嗎?當時的卓倫看不到其他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生活世界。更忘了他成為球鞋設計師的初衷:「球鞋不只是球鞋,一雙好球鞋能提振精神,讓人相信自己能創造奇蹟」,只有負面的想法:「我為了一雙球鞋,浪費了一生」。其實卓倫一開始不斷告訴自己:「I am fine」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勉勵,但他人的眼神、慘敗的失業充滿心中,死亡似乎是唯一的解脫,這時卓倫被失敗控制住了,看不到其他的出路。

二、不自殺的契機-責任

想自殺的那一瞬間,妹妹海瑟來電告知「父親去世了,你必須去處理,因為那是長子的責任」,責任是一種壓力,可能會讓人喘不過氣來,但也是自殺危機的轉機,因為有責任、有未完成的事牽絆著,可能讓人選擇繼續活下去。對卓倫來說,處理好父親的喪葬、完成為人子女的責任再自殺;而在處理父親的身後事的同時,也讓卓倫面對自己的慘敗和失落,思考生命的價值。

當卓倫要去處理父親的後事,媽媽荷莉和妹妹海瑟送他到機場,媽媽要大家互相打氣時,卓倫想起父親米契爾常說的話「世事難料,人生總有驚喜」,這幫助卓倫暫時放下自殺的意念。

飛機上卓倫腦海中浮現與父親生活的回憶,空服員克萊爾的鼓勵「堅強活下去」等因素事讓卓倫暫且活下去的因素。

克萊兒為卓倫製作的開車心靈之旅,卓倫開始思考我自殺是為了什麼?父親嗎?讓他丟臉?不是!菲爾?更不是,那是為了什麼?自殺變得沒有意義、更不需要。

三、面對死亡的失落

卓倫和父親米契爾的感情深入,卓倫的回憶有許多是和父親共處的經驗,面對失去父親,他第一個感受是要和父親共聚的時間沒有了;卓倫為了事業放棄了多次的家庭聚會,最後事業也失敗了,這是很多親人過世時會有的悲傷,因懊悔沒有珍惜共聚時光而難過,即使事業再成功,這種無法再相聚的遺憾仍會纏繞自己。

卓倫本來以為自己很了解父親,從親友眼中、口中看到的父親和他感受到、或從母親說到的父親是不同的,何況卓倫並沒有時間聽母親與父親相處的點滴,對父親的不了解也是卓倫的遺憾,所以在瞻仰遺體,與父親道別,看到父親的最後表情,卓倫的話是「很妙」(Wonderful),父親的表情是他以前從未看過的。

卓倫也看到小鎮親友宣洩死亡悲傷的方式就是共聚一堂,花很多時間在談論往生者,也更新彼此的現況。在伊莉莎白小鎮、卓倫仍是那位受親人引以為傲的球鞋設計師,也許雜誌還未發行,大家仍不知道卓倫被公司開除;但那又如何,卓倫曾設計過的多款球鞋,不會因為現在一款的滯銷而被抹滅。

喪葬儀式的討論、爭執也是一種調適悲傷的方式,劇中土葬或火化的爭辯,過程中就是一種情緒宣洩,最後卓倫以「我是家屬」的身分做了決定-火化,但這個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嗎?卓倫最後反悔了,卻來不及阻止父親的火化。這何嘗不是固執的另一種失落,因為母親貝荷莉的交代要火化,當卓倫自己想做不一樣的決定時,已經來不及挽回。別只固著一件事,像卓倫一心一意在工作上,當事業遇到瓶頸時,就會覺得那是天崩地裂的慘事,因為他沒有別的生活重心;如果有業餘的嗜好,像堂弟傑西的噪音樂團,比較不會因為一件事的成敗而灰心喪志。

四、生命和死亡就在隔壁、生死只有一線之隔

住旅館時,正好遇到據說籌備一年的「查克和辛蒂的婚禮」,飯店的房間放著喜籃,寫著「查克和辛蒂的婚禮-熱愛生命(lovin’Life)」,對比卓倫的失意、落寞,隔壁的歡樂更是一種諷刺;而卓倫和新郎查克的碰面,查克因為卓倫父親的死亡而哭泣,情感真摯,並說:「生命和死亡就在隔壁、生死只有一線之隔」,最後告訴卓倫:「家人最重要,保重」,這是生命、生活的事實,生生死死,但不變的是情感,即使另一個親友已經死亡,回憶永存心中。

五、安慰的方式

(一)我正在聽你說

遇到創傷失落事件的人最需要的不是意見,而是傾聽者,用心、專注的聽他說,當難過、悲傷的心情平復之後才能再談其他,克萊兒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她已經很累了,還是聽卓倫發洩。即使這過程中的對話是雞同鴨講那又如何,至少當事人知道有人陪伴聊天。

(二)提供意見記得告訴當事人:那是我的想法

卓倫告訴克萊兒自己是一個失敗者,與死神有個約會(自殺),克萊兒說:「你只是失敗…你認為我在乎嗎?我能了解,你是藝術家,你要克服難關,不是受到挫折就氣餒地說:『我一無是處、我要自殺』…你想當一個偉大人物,那就不要怕失敗,繼續努力,讓他們猜你為什麼還笑得出來?那才是真正的偉大!但是別聽我的,我只是克萊兒」,表示這只是我的想法,因為每個人面對困境的想法不同、解決的方式也有異,在與陷落生命谷底的朋友談話時要注意修辭,不要太多勉勵的話造成他們做不到時的負擔。

(三)引導當事人思考他想要什麼

克萊兒與卓倫聊天的一段話可以當成我們與悲傷者談話的參考,卓倫說:「我以為我很神祕」,克萊兒回應:「人都沒有自己想像那麼神祕」,也就是不論怎麼隱瞞,心情會表現在肢體、語言、行為上,別人知道了你的狀況,但無法幫你做些什麼,只有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所以克萊兒說:「每個人一生都該孤獨上路,只有音樂陪著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去哪裡」,別因為巨大失落打擊而忘了初衷。

六、心靈悲傷之旅地圖

克萊兒為卓倫規劃了一趟心靈之旅,開車從肯塔基州伊麗莎白小鎮回到住處,途中經歷的除了風景,克萊兒還讓卓倫注意到幾個地點:開了38年的何氏雜貨店,有著大大小小的故事,當然,也有起伏得意和陷落失敗的日子。洛林汽車旅館、金恩博士遇刺的地方,金恩博士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68年4月4日就是在曼菲斯一家汽車旅館陽台,遭到白人至上主義槍手殺害,只有39歲,金恩的道德勇氣為美國人民帶來永續的追求平等改革。克萊兒寫著:「他的死亡是勝利的開始」。開過馬克吐溫走過的橋、傑夫巴克利(一位融合搖滾、自由爵士、藍調、民謠的歌手,但33歲卻因為游泳溺斃)溺水死亡的地方、奧克拉荷馬市的「生還者之樹」,克萊兒寫著:「自艾自憐、自暴自棄很容易,我勸你一個人繼續跳舞,伸出一隻手,自由揮舞;有時前面的路一片平坦,充滿希望」,卓倫揮舞著手臂,甚至下車揮動雙手旋轉著,這時的卓倫不再只陷在被開除的失敗中,他對父親(骨灰)說:「你有你的理想,我有我的慘敗…我們都拼命工作,到底為了什麼?我們早該一起開車旅行」,卓倫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自殺到底是為了誰?

七、面對親人的失落調適:車程旅行、學各種手藝、告別式的舉辦

面對親人死亡的失落悲傷,克萊兒提供的開車之旅外,卓倫的母親貝荷莉學煮菜、學修車、修馬桶、學踢踏舞,這是她面對悲傷的方式;而卓倫則由選骨灰罈、先遊墓園(看對肯塔基州有貢獻的人,如肯德基爺爺)來宣洩情緒。

告別式的舉辦是對往生者的哀悼方式,也是以不同的方法來抒發心情,如卓倫的堂弟傑西噪音樂團的表演,就是在哀悼會中再一次抒發自己愛好音樂的心情。貝荷莉對先生的懷念:「我們結婚很久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們個性相反,卻幸福快樂」,也藉這個機會說出了自己對先生的愛,雖然他們本來都個自訂婚了,因為愛讓他們選擇在一起。

不管遇到多大的慘敗,我們都需要堅強的活下去,活著才可以再看到勝利的果實,會慘敗來自追求偉大的夢想,所以美國空軍特種部隊座右銘:「勇敢冒險、才會獲勝」,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初衷」,卓倫選擇設計球鞋是因為他認為:「一雙好球鞋能提振精神,讓人相信自己能創造奇蹟」,不要失去他的初衷,就像克萊兒說的:「我花了太多時間想問題的答案,結果忘了問題是什麼」,遇到慘敗覺得生命一無所有的人很容易陷入”忘了問題是什麼”的迴圈中,所以自殺前要想到:再緩一緩,巡禮我的生活環境,你會發現生命還有其他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