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與諮商-看心靈捕手如何療癒童年的傷痕
一、諮商和教育的不同
諮商和教育一樣,都希望引導當事人揮潛能,不同的是:教育希望快速、在一定時效內達到目的;諮商則是以當事人的需要和速度前進。影片中傑洛藍勃教授和尚恩心理師在酒吧的對話很值得深思,二人各舉名人為例,希望說服對方,藍勃問酒吧老闆提米:「你聽過喬納斯沙克?」提米:「當然,治癒小兒麻痺症的人」「聽過愛因斯坦嗎?」提米的表情”誰不知道”,尚恩問他:「傑洛藍勃呢?聽過嗎?」提米回答:「沒有」,其實已顯示出尚恩不希望威爾被逼成為”專業學者”,專業成就的名不是人人都知道的。藍勃仍努力說服尚恩,威爾「有天賦、只是沒方向,我們該給他」,尚恩舉出另一個在界集數學非常出色、潛力很好、也在蒙大拿參加比賽得名的泰德卡辛斯基,藍勃沒聽過,尚恩問提米:「誰是泰德卡辛斯基?」提米的回答是「郵包炸彈狂」,藍勃堅持說:「那就是我說的,他需要方向,他能貢獻世人,我們要幫他」,這是教育的觀點,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藍勃很激動的反駁尚恩:「我並不是每晚在家裡策劃怎麼摧毀他的人生」,是的,他其實在規劃他認為好又快速的捷徑給威爾,但尚恩認為:「方向是另一回事、操縱是另一回事,你要讓他自己發掘」,「也許他不想照你的想法去做,人生不只是一個非爾德獎章!為何不給他時間想清楚要什麼?」這是諮商,也看到當事人的潛能,但不太早逼迫,讓當事人跟著做,而是讓當事人也許打轉、也許走出岔路,發現路不通而回頭,為什麼不行?這是當事人的人生,當他打轉過才知道如何穩定下來,當他走到歧路也許有不一樣的景物,當他發現路不通了才會小心轉身、注意安全,這些經驗不是言教可達成的,專業/工作成就只是生命中的一小塊,教育關注到的就是這一小塊,否則怎會有學校沒教的學分呢?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朋友的人際交往都不是從學校、書本可完全學到,必須各自實踐體會的。
當藍勃發現威爾無法照他的方向走的時候,他沉痛的說:「我常希望我沒有遇到你,這樣我夜裡就能睡得著,不用惦記有個像你這樣的人,我不必看你糟蹋天賦」,藍勃教授發自內心的惋惜就像很多家長對子女期待落空,來自心靈深處的無奈,但他們忘了「人是獨立的個體,看待自己的角度不一樣,需求也不同」,否則怎會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說法。
二、諮商的框架和界線
諮商很重視所謂諮商倫理,所以諮商有些框架規範,例如:要在諮商室晤談,本來是保密或情緒可能爆發(如大哭或大笑)的考量,但現在變成不成文的規範-要在諮商室會談才叫諮商!所以很多的心理師不敢打破框架,和當事人到諮商室外晤談,而有些時候,也許外面的遼闊更適合當事人,特別是學校心理師。劇中尚恩帶著威爾坐在河邊的談話,就是打破了諮商室的框架,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的戶外談話打破了諮商的僵局;而在結案的時候,威爾說:「希望我們保持聯絡」,尚恩回答:「Me too」,並給了威爾連絡電話;後來威爾問了:「這違反醫師病人關係嗎?」(Does this violate the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尚恩的回答是:「除非你抓我屁股」(Only if you grab my ass),如果當事人需要,心理師可以決定諮商框架和界線,使晤談更順暢,但也需要冒險,當事人可能「抓你屁股」提告心理師違反倫理。所以如何做,有賴心理師的判斷,就像尚恩,他認為自己也在下賭注,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尚恩打破的諮商框架不只場地和關係,還包括激烈的面質,對威爾面質他想要的未來生活,尚恩問威爾:「你要什麼?你熱愛什麼?」威爾認為他打零工(到工地砌磚)、當工友沒什麼不好,讓學生有清潔的環境學習哪裡不好?尚恩也同意,但他問:「到哪裡都能當工友,為何挑中一流的技術學府?夜裡偷偷的解算世上只有兩個人會的方程式?我看不到其中的榮耀,你真正想做什麼?」(What do you want to do ?)威爾開始隨意說當牧羊人,圈地牧羊,尚恩打開門要他離開,威爾很詫異,時間還沒到,尚恩認為「你不回答我問題,浪費我時間」,威爾攻擊尚恩太太過世的痛點,尚恩依然堅持問:「你真正想做什麼?」威爾仍沒有回答,被請離諮商室。這是否違反諮商倫理?但對下一次的諮商是有幫助的。
三、心理師須具備的能力與勇氣
(一)自我揭露:心理師的人生經歷
當事人會很想知道心理師是不是也有過和他一樣的痛苦經驗,威爾在家暴下成長,他問尚恩:「你有過那種經驗嗎?」尚恩回答20年的輔導經驗,他看過很慘的案例,但威爾要的是尚恩他個人的經驗,當尚恩揭露他被家暴的經驗時,威爾回憶養父把扳手、棍子和皮帶擺桌上,要他自己選擇一樣受罰工具時的憤恨、無力,威爾選扳手,他問尚恩:「這是有依附情節?害怕被遺棄?」尚恩沒有回答,但他告訴威爾:「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是的,很多被家暴長大的孩子都有”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如果我表現好一點,是不是就不會…”,其實被家暴不是孩子的錯,但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威爾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時,尚恩告訴他:「你不知道,不是你的錯」,就是希望威爾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這不是我的錯”,也是在最後晤談結案時,尚恩告訴威爾:「跟著心走就沒事!」(you do what’s in your heart , son . You’ll be fine.)
(二)詮釋(interpretation)
精神分析其實很重視詮釋,好的詮釋可以啟發當事人不同的觀點和視野,但過度的詮釋會造成壓迫、引起當事人的逃避。尚恩在第二次的晤談就採用深度詮釋,尚恩告訴威爾:「你知道米開朗基羅的很多作品,卻沒有站在斯汀教堂那兒觀賞過美麗的天花板;你可能和女人上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從女人身旁醒來那種幸福的滋味;你是個很倔強的孩子,問戰爭,你會引用莎士比亞的詩文『共赴戰場、親愛的戰友』,但你從來沒有參加過戰役,從沒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眼見他咽下最後的一口氣;問愛情,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她能從地獄救出你,你不了解當她天使的滋味,擁有對他的愛,直到永遠,…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於自己的人才能體會,我懷疑你從沒那樣愛過人,看著你,我沒看到聰明自信,我看到被嚇傻的狂妄孩子,但你是天才,沒人能否認,沒人能了解你的深度,但你看我的畫就認定了解我,你把我的人生撕裂了」,他的詮釋效果就是讓拒絕很多心理師的威爾願意再來。
四、親密關係的建立
威爾告訴尚恩與女友約會,還沒打電話再邀約,他說:「這女孩現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壞」,尚恩說:「也許你不想破壞你的完美,那是種好的哲學,這樣可以一輩子不認識任何人」,威爾沉默了,尚恩接著分享太太的笑話,帶入太太有小特質(小缺點),所以「她成為我的太太,她也知道我的小瑕疵,人們稱之為不完美」,然後跟威爾說:我不告訴你(交女友的方法),是的,每個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不同,現代社會很多一交往就上床,肢體的密合不代表心靈的接觸,威爾和史凱蘭的約會可以看出親密關係的近與退,威爾邀約一起出去,帶史凱蘭要看書、做實驗,威爾等於是半強迫的要史凱蘭配合,史凱蘭就如一般戀愛中的情人,配合對方的時間、要求。但當史凱蘭問到個人議題時,威爾的回答是虛假的,例如女友問家人,威爾說他有十二個哥哥,他排十三,當史凱蘭要他說出他們的名字,威爾本著優秀記憶力的天賦,兩次的回答沒有誤差,但一聽就知道是假的。
當史凱蘭邀威爾一起到加州生活,威爾不答應,因為他擔心如果到加州女友才發現不愛他怎麼辦?這就是對親密關係的害怕,史凱蘭未必不害怕,但她願意試試看。
史凱蘭質疑威爾發害怕改變,她說:「你活在沒人挑戰的世界,你怕要做改變你的事情」,這話剛好戳到威爾的痛處,他立刻憤怒的口不擇言說:「別告訴我,我的世界怎麼樣,妳只是想要跟低下階層搞一下,然後到史丹佛妳會嫁給有錢的混蛋,跟其他富家女說你到過貧民窟」,這是人身攻擊,而且不瞭解史凱蘭的狀況,其實史凱蘭十三歲喪父,繼承父親的遺產,她說:「我多希望把錢還給他,只要我能多陪他一天」,被攻擊的史凱蘭還能在傷心時同理威爾的心情,這是很願意經營穩定情感的伴侶,可惜當時的威爾無法體會,所以兩人分手了。威爾和史凱蘭的分手正如尚恩所言:「他在別人離開前先趕走人」。
親密情感的經營需要雙方的努力,從一開始的陌生到了解需要彼此溝通,性關係來自激情,根據愛情三元素除了激情外,還有親密和承諾,激情可能是現代親密關係的開始,但之後需要親密的元素,親密來自彼此的溝通,對彼此的人際、能力、優缺點深入了解,才能包容、體諒,所以尚恩說:「不完美那才是最好的東西」,體諒、包容不是配合對方、失去自我,像一開始史凱蘭配合威爾的要求,犧牲自己的讀書、做實驗時間,並沒有讓威爾願意開放自己,建立深入關係;建立親密之後,結婚則是一種承諾,對彼此關係的信守與維持。
威爾與史凱蘭最後會如何?影片沒有答案,其實在真實的生活中會如何也沒人可以給答案,親密關係的情感是波動的,需要經營!
五、並不是被遺棄,只是缺少親緣
威爾是個孤兒,小時候被養父虐待,身邊沒有家人的照顧、保護,因為被應該愛他的人遺棄,所以威爾逃避、不信任人,他看不到他周遭心疼或相挺的人,如每天接送他工作的查克、愛才的傑洛藍勃、以及心理師尚恩。
查克認為接受藍勃教授提供的工作機會很好,離開這裡(建築工地),威爾認為「幹嘛走,我下輩子都要住這裡,我們當鄰居,我們會當爸爸,一起帶他們打小聯盟」,查克不以為然,「20年後如果你還住這兒,到我家看球賽,還在蓋房子,我會他媽的殺了你,那不是恐嚇,我會宰了你…你擁有我們沒有的天賦,…你擁有百萬彩券,卻窩囊的不敢兌現,我會不惜一切交換你所擁有的…你在待20年是侮辱我們,窩在這裡是浪費你的時間」,查克直言告訴威爾,他多麼希望威爾不告而別的離開,有更好的出路。
藍勃則認為威爾不應該和那些智障朋友(如查克)混,尚恩不以為然,因為那些藍勃所謂的智障朋友,卻是與威爾義氣相挺的好友;這種肝膽相照的義氣藍勃確實無法體會,但藍勃說的也有道理「別讓他認為放棄沒有關係,或失敗沒關係,絕對有關係…你要他感覺像失敗者?」藍勃的話其實和查克說的話意思相同,都是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威爾蹉跎時光,而尚恩則是堅信威爾會改變,只是需要時間探索、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當威爾撞見藍勃和尚恩為了他的人生而爭吵時,他心裡的感受如何?當時藍勃和尚恩在爭執”失敗”的觀點,威爾問尚恩:「你不會讓我失敗吧!」是他開始體會到有人是真心關心他的。
六、工作的選擇
藍勃曾問尚恩:「你跟他談過未來沒有?」尚恩的回答是「還沒,還圍繞在過去的事中打轉」,藍勃認為該開始談,有許多工作機會等著他,尚恩認為「那真好,但他還沒準備好」,事實上我們看這一期的諮商只處理了威爾的”關係議題”,來自童年的兒虐不敢投入親密關係,並沒有面對工作議題的討論,所以影片結束於威爾有能力,也有機會、他自己也答應了一個工作,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先追女朋友,在工作的選擇上他仍是逃兵。
藍勃教授提供的工作機會都符合威爾的天賦能力,如麥尼爾、國安局等,但威爾都拒絕了,甚至還找替身去面談,這是人際的不尊重,可以拒絕、取消面談,但找人代替面談是一種對他人的羞辱,最後威爾答應替麥尼爾工作,但又反悔要尚恩替他拒絕,自己決定到加州找女友史凱蘭,在親密關係上威爾決定賭一賭「信任、建立關係」,但在工作的抉擇上,威爾仍有待學習!
心靈捕手是一部很值得所有人觀看的電影,被呵護成長的人從電影中看到你我身邊有許多遭遇不幸、帶著創傷長大的人;有著與威爾一樣被虐經驗的人、可能和威爾一樣不敢相信別人的人,也許可以抬頭望望周遭,你不是沒人愛你、關心你,你缺少的只是父母的愛,我們無法選擇父母,我們可以珍惜關愛我們的其他人!